大家好,繼上次分享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的檔案後,許多讀者搞不太清楚兔兔分享這麼多檔案,到底該如何活用,其實兔兔分享過每個月營收與籌碼狀況、財報狀況,現在又分享歷年同期的統計,這些東西可以根據大家的需求自行整合,今天兔兔就分享一個整合版,假設我們把這些欄位做個整合,然後一起來思考一些邏輯,試試看會得到哪些結果呢?
首先我們一樣把股價跟兩個簡單預估P/E的方法弄進來,然後再加上最新月份的營收資料、毛利率、營益率、還有最重要的籌碼。
檔案上方有個「┼」號,裡面隱藏的資料是最近12個月的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的資料,後面的比較資料大致如下:
12個月中有幾個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:
統計最近12個月中,單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的月份有幾次
近12個月中連續幾個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:
統計最近12個月中,營收已經連續幾個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
為什麼上面兩個資料要同時存在呢?
原因很簡單,如果單看連續幾個月,可能很難知道這間公司最近一年大約多好,是好很久了?還是剛開始轉好?
舉例來說:
可以看看1536和大,最近12個月中有10個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,但最近只有一個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,這表示其實這一年來他的狀況都不錯,只是上上個月剛好沒創下歷年同期新高。
那如果是1453大將這樣的數據,代表的就是營收狀況剛轉好。
同樣的道理,其他欄位也是類似的概念,我就不多做贅述,其中籌碼部分請特別注意,大戶指的就是連法人也考慮進去;而散戶的部分,請記得是數據越少越好喔!這是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好,有了這些數據後,讓我們來想一想一些邏輯性的概念,上次分享創歷年同期新高的檔案後,許多朋友興沖沖的都把設定數值調得很大,這樣是對的嗎?
大家想一個簡單的概念,如果一家公司連續10個月以上營收都創歷年同期新高,股價反應了嗎?
沒錯,大多數的公司股價應該都反應一大段多頭了。
那該怎麼挑呢?想一個簡單的邏輯,理想中最想介入的公司是什麼?
當然是基本面慢慢進入成長階段,股價還沒反應,但大股東或大戶已經默默收了很久的貨了,對吧!挑出來之後再去檢視其技術線型是否已經整理完畢來決定買賣點。
那事情是不是簡單多了呢?
該怎麼設定條件,就讓大家自己玩玩看,工具提供給各位,方法的邏輯也告訴各位了,大家加油,趁週末好好尋找沒被發現的珍珠喔!